新闻屋
主页 > 娱乐新闻 > 对话访谈

《三叉戟》马珂:年轻观众不爱看大叔戏是伪命题(2)

发布时间:2020-06-22 12:20:55

界面文娱:作为剧和电影的出品人和制片人,你和团队是如何考量《三叉戟》在不同形式的影视作品上各自的侧重?

马珂:其实差不多,小说的基因带来的还是三个强大的人物,从电影角度来说,浓缩了人物的属性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这次我们是想尝试影剧联动,之前很多人没做过。剧在电影前面播出是之前安排好的,为什么呢?剧本身有强大的普及面,网络观众加上电视观众可能有7、8亿,甚至更多,剧给我们的电影做了巨大的推广和宣传,给《三叉戟》的名字、品牌和这三个人物,起到了定调的宣传。我们通过将这些观众群体提炼到一个高度后,会给电影观影人次打下良好的品牌基础、口碑基础。大家都会好奇这一组人物改编成电影后(的故事),会有良好的观影期待值。我期待通过整个联动的操作,电影会获得非常好的结果,但现在因为疫情的情况,也不好说,原来想争取今年贺岁档的,现在就静观其变吧。

《三叉戟》电影版剧照

《三叉戟》电影版剧照

界面文娱:剧播出后效果那么好,会不会给电影的三位主演很大的压力?

马珂:还好,我们电影版三位演员黄志忠、郭涛、姜武都是非常好的演员。电影在表达上还是跟剧不一样,电影表达更极致一些。大银幕画面、声效,会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更极致一些,所以我没有这方面担心。

界面文娱:现在影视剧有很多是IP改编,但像《三叉戟》这样同样有比较畅销的小说原著,跟流行的玄幻、甜宠剧的IP价值完全不同,你认为《三叉戟》的IP价值在哪里?听说拍之前很多人还不看好三位大叔为主角的故事。

马珂:众所周知,近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起来后,大家对所谓IP的理解,都是相对年轻向、女性向或甜宠向,都已经在互联网体系里有了数据指标。互联网角度要拉数据,一拉就说这个类型会火。(大家)往往都会觉得三个中年大叔的戏年轻人不会喜欢,会显得传统和老套,可能从他们的角度来判断的确在商业上是打折扣的。

但从我独立制作的角度来说,观众是需要引导的,一味跟从观众的意愿,往往是做不出观众真正喜欢的作品。现在观众很聪明,首先看人物有没有意思、故事精不精彩。对所谓的(演员的)年龄、性别,没那么大诉求,除非是他的偶像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们当时做了一些所谓冒险的动作吧,把市场认为不是特别看好的一个题材给做出来了。

我愿意去做这种方向的探索,就像早年拍《失恋33天》,那时也对这种类型没有市场期待,但依然做的非常好。从制作公司角度来说,我们还是能预判大致的方向,现在的结果证明做法是正确的,全年龄段观众都非常认可。我最欣慰的是我们给市场打开了一个空间,我们这种多类型、多角度的方式,市场完全能接受得了。不能老走一根独木桥嘛,观众都看腻了。

《失恋33天》剧照

《失恋33天》剧照

界面文娱:很明显能感觉到《三叉戟》小说带来的IP价值,跟其他的所谓大IP很不同。而且同时我们现在似乎很难看到没有原著或IP的热门剧集,你作为出品人、制片人,是如何看待IP的?

马珂:这两年创造了一个名词是所谓的IP,但一直以来,我们过去很多耳熟能详的优秀的作品都是所谓的IP改编,比如当年《霸王别姬》、《活着》等等,能记住的很多好电影、电视剧都是有一定的文学文本基础。现在所谓IP,无论是纸质文学还是电子文学,就是一个文学基础嘛。

现在无非就两种,一种是原创故事,从编剧、导演或制片人的某个想法里提供的,我们再做人物和故事,我当年拍《中国式关系》就是这样。至于我当年拍的《失恋33天》、《蜗居》都是有文学基础的,是所谓IP改编。有文学基础,对作品当然是好的,因为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学框架和人物关系框架,再从这个框架上衍生出影视作品时,有台阶往上爬了,不是从零开始。

相对来说,大家还是考虑商业操作的问题,有一些安全性的考虑。我觉得这不代表原创作品的消失,也有很多好的作品是原创出来的。

《蜗居》剧照

《蜗居》剧照

界面文娱:从2000年进入电视剧市场到现在,到了近几年,会不会觉得《三叉戟》这样的剧的市场被压缩了?更多的甜宠剧、或者嗑CP的剧跟流量明星占据了更大的空间?

马珂:我的理解是,有些问题是伪命题。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,他有他的思维,但从创作角度来说,我有我的思维,大家是摸着石头过河。现在从传统电视台模式逐渐转为互联网为主的播出模式,但其实他对内容的诉求的基本规律是一样的。这次《三叉戟》在三大平台播的时候,我们观察了流量和数据,在没有任何流量(明星)加持和宣传加持的前提下,现在数据非常好,这说明在互联网平台这个类型也没问题。

从内容本身来说,我们要科学地判断,市场是在变化,台播基本没有互动性,网播时观众跟作品本身是有互动性的,他们可以随时观看,也能快进快退。网播对作品本身要求更高了,可能从人物刻画、剧本情节、节奏和影像处理方式,都要比过去提高几个档次,才能满足现在的观众的诉求。

我觉得观众的口味是在提高,真正的诉求可能是多元素、多类型的内容。我们用《三叉戟》,彻底打破了中年大叔的戏年轻观众不爱看这个伪命题。只要人物好,不管20岁还是50岁,观众都会喜欢,他们只会在意人物和故事是不是更有意思。内容本身还是有基本规律存在,是万变不离其宗的,几千年前是这样,莎士比亚到了今天还是一样(好)。关于平台的变化,对我们生产内容来说,会有更好的空间,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,比如可以尝试短剧,6集、12集、24集、48集都可以,类型的探索也能方方面面。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,更愿意乐观主动地来拥抱市场的变化。

《三叉戟》剧照

《三叉戟》剧照

界面文娱:从类型上来说,你之前出品和制片的作品还算比较多样化,感情类的《失恋33天》,还有家庭职场的《中国式关系》,还有最擅长的公安警察类作品,包括《三叉戟》。你是如何判断这些项目并在商业上都取得成功的?

马珂:对类型来说,我没有特别只拍哪种或不拍哪种。我的作品首先跟我和团队的价值观、世界观相符吧。早年因为我原来在公安部工作,比较喜欢拍这种公安题材,这种类型天然带有英雄主义和热血,是我偏爱的就做得多一点。《蜗居》、《失恋33天》这样关于社会情感话题的讨论也是我关心的。

我做的片子不完全根据我个人的兴趣爱好,我做商业类型题材,更多的是根据市场的诉求,我拍公安题材多的原因,是这个类型在市场的诉求最高。这个类型相对政策门槛、体制门槛会比较高,大家投拍会谨慎一点,近期热播的几部剧都是这个类型的。

作为一名制片人,无论哪个类型,都需要深耕,无论是公安题材还是都市题材,在相对偏爱的类型里要有深耕,自然会得到经验教训,这也是制片人的必修课。

从我的角度来说,可能是宁缺毋滥吧。整个市场的变化,尤其是前两年资本高峰退潮后,大家会发现在这个行业里还是要品质,不能要数量。品质高的戏最终接受度和流传度才会广,高品质的戏,可能带给我们的回报比做7、8个品质一般或不好的(戏)更高一些。创作本身是需要搭功夫和时间的事,有限的时间里还不如做几个不错的作品留下来,至少也是对自己价值的某种体现。

界面文娱:你自己也是天马映像的创始人和董事长,感觉你是会对创作投入很大的热情和精力的那一类老板。

马珂:我觉得作为合格的制片人或出品人,参与创作是必须的,因为你成功的所有基础都来自于故事和剧本,基础如果打不好的话,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的发展,对吧?目前来说,我从内容制作的角度认为,这个行业会离资本越来越远。并不是它排斥资本,是会和资本形成一个相对补充的友好的状态,但不要因为有了更多的钱或者想挣更多的钱,去违背整个创作的规律。这是我觉得有问题的。

《三叉戟》剧照

《三叉戟》剧照

界面文娱:所以我发现你和公司都非常沉得住气,2016年接受A轮融资后没有再融资,而且这一轮也只是财务投资人吧。

马珂:当时的合作也是一个朋友帮忙,我们没有做任何对赌。当时正好公司要发展,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愿意进来支持我一下,也没多少钱。后来我们讨论过,那时资本高峰,关于什么融资、对赌啊,我很排斥。我觉得对整个内容制作公司来说,其实是有悖于创作规律的,不太可能每年都生产出高品质、高回报的作品。为什么现在大量的(影视类)上市公司在做商誉减值?之前做那么高,最后发现没有足够优秀作品支持的话,商誉只能减值。吃多少吐多少出来,何必呢。

界面文娱:天马映像目前的创作产量大概是多少?

马珂:从18年前成立这个公司,我给公司的定位就是独立制片公司。这在好莱坞非常成熟,因为内容做不到平台型公司,只能认认真真一年一部、两部做优质内容。好莱坞到今天平台型公司也就是五大,现在有了网飞。但为什么好莱坞能出品那么多优秀的电影和剧呢?因为有一批以制片人或导演、编剧为核心的独立制作公司。这些公司都有很强的特质,但产量不高,可能一年一部甚至两年一部。这些公司凝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内容的发动机,通过几大发行平台跟观众见面。将来你会发现,今天中国的这个变化也差不多。从我制作的角度来说,认真做自己独立制作内容就可以了,别天天想着去上市啊,对赌啊,跟我没什么关系。十年前我这么说,今天我这么说,十年后我依然这么说,因为这是规律。一个剧本的打磨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,不可能在12个月里完成所有的制作、销售、资本回收、报表体现。如果是高科技公司可能没问题,但人家也每年花多少亿去做科学研究,对我们来说就是剧本的投入。

一个文艺作品到市场上变成文艺商品,观众的文化诉求是希望跟他的情感、价值感产生共鸣和代入感,这样才会喜欢,形成火爆的局面。

界面文娱:现在《三叉戟》因为台网联播,还是得照顾电视台的时间,形式和剪辑上自由度不太高,天马映像未来打算做自由度更高的纯网剧吗?

马珂:不是打算,早就已经在做了。其实不管台播还是网播,对我来说没太大区别。台和网都需要好剧播,好的剧,在哪里播都好。三大平台跟我们都有谈各方面的合作,但我需要把自己的故事打造好之后才能拿出来。

界面文娱:会考虑打造类似高品质内容公司的品牌吗?

马珂:其实每个作品的成功就是品牌化。作为一个独立制片公司,天马映像也好,别的公司也好,我觉得都是公司品牌低于作品品牌。这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,我自己更关心和更在乎我的作品品牌。大家经常能记住我的作品,未必能记住我的公司和我这个人,我也觉得挺幸福的。我经常站在人堆最后一排,看大家看我的电影时又哭又笑的,其实特别满足。

界面文娱:电影领域之前大家的印象更深的在于你与姜文导演的合作,《让子弹飞》和《一步之遥》,这样的合作未来还会有吗?

马珂:无论跟哪个导演的合作都是水到渠成。当年跟姜文导演的合作,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契机。姜文对我来说亦师亦友,通过跟他的合作,我学习到太多太多的东西。毕竟当时还年轻,也没做过电影。作为一个年轻人,无论做哪个行业还是希望跟行业里最优秀的一批人学习和工作,对自己的经验、某些方面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,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我非常幸运,十年前能跟姜文导演开始合作。当然以后还会有,都是水到渠成,我不认为什么事是特别必然或不必然的,凡事到了这个角度和维度的时候,该成自然就成了,但之前还是需要做尽可能多的准备和努力。

界面文娱:前几年公司作品不多,现在有哪些内容储备了?

马珂:2016到2018年,三年没太多作品的原因是在打磨剧本,三年基本没开工。可想而知为什么我没法跟资本在一起玩呢,三年没开工,人家来投资还不得疯了(笑)。这三年我们储备了将近十个左右非常好的剧本项目,包括去年的《光荣时代》,今年的《三叉戟》的电影和电视剧,包括明年的几个项目。这都是前两年足够的准备和静下心来的努力,才能有现在一部部每年呈现的可能。今年我们重点先把《三叉戟》的剧和电影做好。

  • 共2页:
  • 首页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下一页
  • 尾页
  • 上一篇:郑钧回应网友骂刘芸:善良是不用怨恨情绪伤害别人
  • 下一篇:范冰冰谈坚韧品质 直言一无所有也能很开心